專題專欄新聞

NEWS CENTER

當前位置:首頁>專題專欄新聞

【學習園地】文風老問題的新表現

發(fā)布時間:2025-06-04 11:33:26瀏覽:202

文風關乎新聞工作者的作風,也關乎黨風、政風、社風。文風問題是個老問題,從當前主流媒體宣傳報道看,這一老問題呈現出一些新表現。


有的媒體話語體系較為老套,說的話和受眾不在同一個頻道,甚至不在同一個年代,一成不變的官話、“千真萬確的套話”時有出現,同當今受眾的口味格格不入。還有的文章八股味濃重,或一個模板打天下,套路特征明顯,或為了追求對仗工整,不管表述是否準確、貼切,也要生編硬湊成整齊劃一的一套詞。時代在發(fā)展、社會在進步,話語體系也在不斷更新迭代。固守那些老調調,不去動腦筋創(chuàng)新話語,試圖“以不變應萬變”是行不通的,那些面目可憎、老掉牙的話語很難贏得今天受眾特別是年輕人的青睞。


有的媒體自以為站得比別人高、懂得比別人多,喜歡端起架子教訓人,評論理論文章“局里局氣”,要求別人這樣那樣,像是領導講話作指示,官氣十足、不接地氣,新聞報道總要引用一段上級指示要求,顯示自己寫作的“高度”。還有的喜歡搞宏大敘事,縱橫捭闔、洋洋灑灑,仿佛置身云端俯覽眾生,令人敬而遠之。要知道,很多時候,對于“被教育”“被引導”,受眾往往是不愉快、反感的。而且今天的受眾無論在知識的廣博程度,還是思想認識的深刻程度,以及閱歷的豐富程度上,都有了很大的進步。我們常能看到,新聞報道后面網民的跟帖評論,有時候比新聞本身還要精彩,見解更深刻、語言更智慧,這充分說明當今受眾素養(yǎng)的水平。


有的媒體宣傳報道基調與受眾實際感受有“溫差”。團結穩(wěn)定鼓勁、正面宣傳為主,是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必須遵循的基本方針。然而,有的媒體在宣傳報道中一味說好,只講成績,不講面臨的問題和挑戰(zhàn),甚至人為拔高,說一些過頭話,與受眾的微觀感受存在差距,好像記者和受眾生活在兩個不同的世界。應當看到,這些年黨和國家事業(yè)發(fā)展取得舉世公認的偉大成就,這是不容否定的事實,但發(fā)展不平衡、不充分的問題仍然存在,老百姓在就醫(yī)就業(yè)就學、住房養(yǎng)老托幼,以及食品安全、社會保障等方面都還有不少急難愁盼問題亟待解決。對媒體來說,忽視或回避現實中存在的問題,同樣是新聞不真實的表現。從傳播效果上講,宣傳報道與受眾的切身感受有差距,就很難讓人共情共鳴,讓受眾“無感”,甚至“反感”。這樣“低級紅”的報道,不僅達不到“團結、穩(wěn)定、鼓勁”的目的,長此以往還會損害新聞媒體的公信力,陷入“說了沒人信”的尷尬境地。


不少專業(yè)類媒體還有一個相同的困擾,就是要讓受眾去理解專業(yè)性較強的報道內容,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正如一位醫(yī)藥類行業(yè)報負責人所言,他們關于藥品的介紹性報道常常是“進退兩難”:往前“進”一步就成了藥品廣告,不可以;往后“退”一步就成了藥品說明書,也不行??萍碱悎蟮酪彩侨绱耍徽f專業(yè)術語不行,說多了受眾又弄不明白。筆者所在的科技日報曾刊登一則科技成果,標題是《超愛丁頓吸積黑洞發(fā)現》。應當說,這一標題的表述是專業(yè)、嚴謹的,但作為審稿的值班編委,筆者當時讀了好幾遍也沒看明白?!澳阋詾槲叶?,其實我很懵”,這就是傳播“偏差”。正是由于專業(yè)術語的“翻譯”“轉化”難,有的為了圖省事,就干脆照搬專業(yè)詞匯,導致報道晦澀難懂,帶來閱讀障礙。還有的媒體在解讀政策時,不下功夫,把有關文件稍作加工就遷移到媒體上,既沒有對政策制定背景的介紹,也沒有把政策亮點突出出來,更沒有進行“通俗化”話語轉換,讓一般受眾不知所云,理解起來很費勁。


推動文風的改進和變革,是主流媒體系統(tǒng)性變革的題中應有之義。在這方面,重要的是推動內容生產由以“我”為中心向以受眾為中心轉變,著力在“新、小、平、實”上下功夫。


“新”,就是多一些新表達、新呈現,在“新穎化”“年輕態(tài)”上做文章。首先,標題制作要出新,能“抓人”。其次,內容表達要出新,少講老話,多說新話、有意思的話。還有,作品的呈現形式也要新鮮,能夠適應全媒體傳播的需要。


“小”,就是找準小切口,關注小人物,講好小故事,小中有大、以小見大,實現“輕量化”“軟性化”傳播。宣傳報道中,既要有立足全局的宏大敘事,也要有普通百姓的微觀視角;既要有反映整個時代的“大寫意”,也要有具體到一家一戶的“工筆畫”。


“平”,就是視角放平,與受眾平等相待,放下架子、俯下身子、降低調子,同受眾“坐在一條板凳上”交流,不裝、不端。語言上,做到平實、“家常”、親和,不故弄玄虛、故作高深。當然,“平”的另一層含義,就是著力推進專業(yè)話語的大眾化、政策宣傳的通俗化,通過舉例子、打比方等方式,把術語還給專家、把知識傳給讀者,做到深入淺出、通俗易懂。


“實”,就是態(tài)度實在,有一說一、實話實說,既講成績,也實事求是地講困難,不回避矛盾,不淡化問題。實際上,越是坦誠實在,受眾就越相信你,媒體的輿論引導功能也就越能發(fā)揮好。此外,宣傳報道的內容也要實,或有發(fā)人深省的思想觀點,或有鮮為人知的新聞事實,或有生動精彩的感人故事,做到不虛、不空,有干貨、有看頭。


編輯|松山 ? ? ? ? 審校|白翔 ? ?

監(jiān)制|林燕? ?? ? ? 來源|《學習時報》;作者系科技日報社編委;原標題:《改文風可多在“新小平實”上下功夫》



上一篇:【學習園地】頂風違規(guī)吃喝!中央層面通報2起典型問題 下一篇: 特種工程分公司黨支部開展“以案叩廉 明紀正行”主題黨日活動

微信公眾號

聯(lián)系我們 | 法律聲明 | 隱私與安全 | 企業(yè)清欠賬款投訴 | 舉報郵箱與電話 | 國資央企違反八項規(guī)定舉報 | 防范打擊假冒國企舉報電話

地址:廣州市越秀區(qū)東風西路140號東方金融大廈1002-1012 電話:020-29103788 傳真:020-29103789 版權所有02012 中煤江南建設發(fā)展集團有限公司(廣東煤炭地質局)

粵公網安備44010402002335號 粵ICP備11081852號    粵ICP備15024347號